English

为了澳门的繁荣

1999-12-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吴瑞虎 李湘东 徐和平 我有话说

在喜迎澳门回归的神圣时刻,澳门海岛市政厅公务员梁世久先生等专程给海军驻珠工程部队送来一件特殊的礼物:澳门新近发行的一套以挑水妹为题材的纪念邮票。邮票告知世人,澳门以挑水为生的职业已成历史;饮水思源,感谢为澳门供水工程作出贡献的海军驻珠海工程部队。

水是生命之源。八十年代中期,淡水资源匮乏的澳门向毗邻的珠海市求援,修建一条对澳门供水引渠工程,以解澳门用水之难。珠海市领导直接来到海军驻珠海工程部队,请这支海上工程铁军出征,该部队当即开赴荒山野岭,搭起工棚、安营扎寨。

按设计要求,全长1374米的竹仙洞隧道是“Z”字型走向,也就是在施工时要在山腹中拐两道弯,这就必须使双向施工的两头接口做到准确对接。施工难度大,测量是关键。测量师罗汉平和助手李西林、农建国,半个月里每天翻山越岭,设点测量,晚上挑灯夜战,画图计算,终于为施工人员提供了详实的数据,确保了千米隧道三个接口双向对接都准确无误。

打隧道最怕塌方和哑炮。有一次施工人员点了18眼炮,可只响了10眼。8眼哑炮像8个魔鬼,挡住了施工者掘进的脚步。现场指挥的技术员张洛放袖子一卷说,让我来排!他让战友们退出洞口,自己奋不顾身地冲下去……

银坑隧道洞的洞口仅能放一台鼓风机,放一次炮后,光排烟就要6小时,逢上雨季,雨水倒灌,隧道积水难排,更是举步维艰。加之洞内因流沙引起塌方的现象时有发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然而这支素有“穿山虎”之称的施工铁军,就在这险象环生的困境中,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战胜了一次次险情。

珠海九洲港在八十年代初只是一个浅滩荒渡,300吨级的轮船都无法停靠。进出澳门的货物不得不舍近求远去别的港口中转,严重制约了珠海与澳门的经济发展。珠海建立经济特区后,珠海市领导请驻守在白沥岛上的海军工程部队帮助造一条防波堤。

经过一年又四个月的艰苦战斗,他们再次创造出国内水上工程建筑史上的奇迹,一条近千米长的防波堤,犹如巨龙出海,横卧九洲港。如今珠海九洲港已成为珠海与澳门、香港、深圳的交通枢纽,集装箱运输位居全国前列,开辟了珠澳两地通向海外的黄金通道,不断地促进着澳门的繁荣与发展。

珠海万山海域是南海著名的渔场,然而,每年夏天渔汛旺季时,正是台风狂潮多发之时,严重影响了珠澳两地的渔业生产。必须为渔民造一个温馨的避风港湾!海军工程部队再次主动地肩负起了这一重任。

万山岛防浪堤主体由25个大型沉箱构成,为了保证质量,准确地安放到位,必须采取“潮涨我退,潮退我进”的方法,在最低潮的时刻安放。最低潮水的时间,通常在子夜一两点钟。官兵们只能白天进行沉箱灌制,半夜起来挑灯夜战,把沉箱移到位后,迅速抛石围墙。

三年后万山“人造港湾”建成了,澳门渔民情真意切地说:“没有你们建造的港湾,澳门人民怎么能有一年四季海鲜不断的口福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